央廣網北京6月13日消息 據中國之聲《央廣夜新聞》報道,鄭州市民李先生是一位超級奶爸,平時就喜歡在網上購物的他在去年寶寶出生前就一直關註嬰兒用品,可在選擇奶粉的時候卻讓他犯了難。
  李先生:國外直郵的相對放心點,國外的檢驗標準比國內嚴格,而且直郵不容易買到假貨,畢竟是給自己寶寶吃的東西。
  但李先生覺得,總讓朋友從國外買再寄回來著實有點麻煩,於是他就加入了海淘族的大軍。
  李先生:網上海淘的很多,都有教程,一學就會。可以直接購買美國的產品,跟淘寶差不多,信用卡付款,再通過轉運公司寄回來就可以了,一般一二十天就寄回來了。而且買的多的話,價格比在國內還便宜呢。
  有了成功的海淘經驗後,李先生徹底迷上了海淘,寶寶用的所有產品基本都是海淘回來的。
  李先生:奶粉、尿不濕,寶寶的牙膠、玩具、衣服,經常會有優惠,我一般一次都買很多。我家寶寶現在用的全是進口的,最關鍵是質量有保障。
  李先生說,其實很多用品雖然是國外的牌子,但產品包裝上卻用中文寫著中國製造,這樣的產品質量跟國外本地生產的有差別而且價格更高。
  李先生:中國有很多代工廠,生產的全是出口的東西,但是在國內市場買不到,就算能買到價格也貴得離譜。而一些號稱原單的產品,其實就是殘次品,不想給孩子用。
  李先生所說的原單,其實就是國外品牌把原料、配件、版型等拿到生產國製作,然後再拿回去銷售。考慮到原料製成成品過程中各方面的損耗,提供原料時會多給3%,即“計劃報廢物資”,以防萬一。廠家在完成訂單後,利用剩餘的原料,偷偷製作版型一模一樣的產品,這就是原單貨。它和“真貨”的唯一區別不過是“庶出”而已,這樣的“原單”李先生表示自己絕對不會購買。
  李先生:即使是一模一樣的品牌,從國外買來的和在國內買來的,質量上都會差一大截。我不是崇洋媚外,只是想給孩子用質量過關的東西。
  長春小伙陳浩從2004年開始接觸“海淘”,從最初淘戶外用品到如今,他家裡的衣食住行基本都靠海淘解決。
  陳浩:我們家的東西除了車和大家電,小家電、服飾包括廚房的很多日用品都是在國外買的。我在2004年左右開始接觸,2005年正式開始,買的都是一些高端的戶外裝備、衣物、器材。當時對這方面特別喜好,國內又沒有。那時候有很多同學留學在外面,告訴我有很大的價格差異。比如一個100美元的東西,如果1000塊錢進來,到國內的市場零售價往往會達到2000-2500塊錢,在國內買相同產品的價格能是國外的兩倍甚至兩倍以上。
  對於“海淘”一族來說,價格無疑是極具吸引力的一方面,同時更可信賴的品質,也是讓他們寧願捨近求遠,去海外淘商品的動力。
  陳浩:像我們在長春玩攀岩、玩崖降的,用的都是專業器材,都是全鋁或鋼質的,使用壽命不允許超過3年。我們在國外買的東西,每一批產品上都有編碼,繩索的內芯中都是有芯片的,一掃描就知道出廠的時間。但是像國內很多所謂的戶外店,質量就千差萬別了。
  陳浩說,多年的海淘經驗給他最深切的感受就是,同樣品牌的商品,在國內銷售的與海外購買回來的會存在一定差異。
  陳浩:我經常選購一些東西做對比,相同產品包括相同剪裁的,國內和國外的產品線有很大的不同。因為我這邊接觸了很多渠道,服飾的這個東西,比如我經常穿的,它只是近三年在國內才有生產線的,之前都是在以色列或南亞或者說南美洲國家有生產線,在中國根本沒有生產線,它的出廠質量要求是比較高,絕對不會出現線頭,但是確實這幾年在國內看到的,也是有各種各樣小小的瑕疵。像我有些客戶,他是往德國的汽車組裝廠供應汽車內飾件,它在出口的時候必須有共同的質量把關,才能夠輸出,都是由國外人員檢測的,轉內銷的時候,他為了供應國內的二手車市場,採用較低質量的配比。
  據瞭解,從5月底開始,江蘇省和南京市質監部門就曾連續公佈多起產品質量抽檢結果。其中發現,許多產品在國內市場上的合格率很低,但出口質量合格率卻很高。質監部門把這樣的現象叫做:“好產品用於出口、劣質產品用於內銷”。
  江蘇電光源產品檢測中心工程師劉鈺介紹,他們抽檢發現,市場上節能燈的合格率只有52%,LED道路燈具、吸頂燈的合格率更低,只有30%,但是它們出口的合格率卻超過95%。
  劉鈺:全球90%以上的節能燈都來源於我國的大中型企業,他們生產規模大、自動化程度高、技術開發投入多,它們的產品大都用於出口。而“價廉物不美”的節能燈產品又充斥國內市場,不斷擠占市場份額。
  兒童圖書也是“牆里開花牆外香”。歐盟對於兒童圖書的質量標準有9大類,對產品所選用的原材料、包括紙張中的微量元素都有嚴格要求。而國內卻沒相關強制標準,大量使用了成本低廉的原材料,所以國內圖書質量跟出口圖書沒法比。
  江蘇省質量技術監督局書刊印刷產品質檢站朱潔:當我們抽查到不合格通知企業時,他們說我們沒有執行這樣的標準。因為要保證環保質量,它的成本也要相應提高。因為沒有強制執行標準,我們只能希望出版單位在選擇印刷企業的時候,儘量選擇具有綠色環保的印刷企業。
  在針對橡皮擦、文具筆的檢測中,質監部門發現,由於國內標準的缺失,一些企業有意無意地採取了雙重生產標準。
  江蘇省產品質量監督檢驗研究院、國家辦公用品質檢中心高級工程師曲梅:外國的法規比我國學生用品通用的強制標準更全面、更嚴格。但是我國也有大量的筆類的出口、玩具都能達到歐盟和美國的標準,這表明我國的原料和工藝完全能達到國際要求。但是很遺憾的是,在國內銷售的這些東西卻沒能達到這個標準。就是我們自己的孩子,跟國外的孩子比,好像所得到的安全保護是不太一樣的。
  既有消費者的個體感受,又有質檢部門官方的聲音,那麼這樣的現象是不是普遍存在呢?記者就相關的話題詢問國家質檢總局、包括質量萬里行等等相關單位時,得到的答覆都是沒有做過專業或者專門的這樣的調研工作。不過,中華環保聯合會環保標準專業委員會理事、北京服裝學院副教授龔研成以服裝為例表示,在日用品領域,這種情況相對常見。
  龔研成:同一品牌不同檔次在一些日用品特別是在服裝產品中,確實存在,包括國外的一些品牌,比如在中國市場投放的產品和在歐美和日本等國家投放的產品本身由於自身不同的標準,就會有不同的產品質量的差異。
  常年從事外貿工作的專業人士在接受採訪時揭秘說,以往出口轉內銷確實是高質量的代名詞,但是現在部分出口企業把產品轉內銷之後,是把那將降低生產標準的產品依然當作高端產品出售,錶面上看似降低了一些價格,但質量上的差距其實來的更大。
  安徽的夏先生從事外貿經營已經有8年時間,通常他們會根據客戶要求來生產。
  夏先生:外貿做的是訂單式生產,國外的客人願意出錢買好的,我們就給他生產好的,他願意買差的我們就給他生產差的。都是按照利潤來驅動的。
  夏先生表示,產品出口和內銷的質量要求差別主要看監管力度大小,他們公司主要是經營家紡外貿出口,由於國外和國內對家紡行業要求都比較高,因此出口和轉內銷的產品質量基本上沒有什麼差別。
  夏先生:對於部分行業,比如家紡行業,國內的產品質量就遠遠高於歐洲市場的質量,我們的貨和美國市場的貨都差不多的,比很多國家賣的貨都要好,就因為中國家紡行業政府監管的比較嚴。
  而有的行業由於監管力度不同則對質量要求不同。所以,部分出口轉內銷的行業,往往淪為質量和監管的盲區。
  夏先生:食品行業監管不行,所以到處都是食品問題。國外市場很成熟,監管很全面,一些次品如果在國外銷售會面對很大的監管風險,一旦被查到,會被退貨,罰款,甚至會有法律上起訴導致公司破產,所以外國零售商在儘量選購質量有保證的產品。而中國市場由於還在發展過程當中,監管不是很完善,有些企業就鑽這個空子,質量就魚龍混雜。
  夏先生告訴記者,產品的價格也是由市場來訂,當前國內外競爭都比較激烈,為能接到訂單,企業為了保證生產有時會以成本價供貨,這樣就會偷工減料降低產品質量。
  夏先生:外貿行業為了能接到訂單,大家提供的都是最低的價格,國內的市場也是很競爭的,尤其是現在為了保證生產,甚至會以成本價供貨,所以和國外這塊有差別,經濟利益是肯定的,想多賺點錢。
  北京市律師協會消費者權益法律事務專業委員會主任知名律師邱寶昌:出口轉內銷是成本原因造成的,有的可能是質量問題,標準問題,可能有的是運輸問題,還由於受一些關稅壁壘的影響導致的出口不行。
  現在有的可能是國內自己的品牌,也有是外商獨資的品牌,出口轉內銷有可能一部分本身有質量問題,不符合國外標準,也有可能不符合國內的標準,但是打入出口轉內銷給人們的感覺是商品的質量比在國內銷售要好,實際上有誤導。第一,作為出口轉內銷商品首先要明示,什麼原因造成的出口轉內銷;第二,品牌的質量是不是符合我們國內的相關法律法規的標準,質量標準,安全標準;第三在價格上是不是打了出口轉內銷就比同樣的商品價格要高。消費者的知情權要得到充分尊重。
  再有一種情況是根本就不是出口轉內銷的,虛構事實把普通商品或者不合格商品冒充出口轉內銷來欺騙消費者。消費者維權的過程中,一方面要向相關部門投訴,出口轉內銷在海關上都有記錄,如果是假冒出口轉內銷的肯定查不到報關單。這種情況很容易解決,只要到海關投訴要求查詢就可以。對於有一些真正的出口轉內銷的可能是有質量問題的,需要鑒定,有的本身質量沒問題,確實是出口轉內銷的價格偏高,這又需要消費者貨比三家,不要迷信出口轉內銷的商品都是好商品,它的價格高是理所當然的,如果要是這樣認為可能就會在公平交易方面在選擇方面都受到很大的影響。所以購買了出口轉內銷的產品感覺它質量不合格,投訴、舉報也可以提起訴訟。  (原標題:“海淘族”日益增多:好產品出口劣質產品內銷)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cd01cdupm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